欢迎您访问欧米教育!

德国教育/无价的高等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22 03:59:41作者:丽雅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德国教育/无价的高等教育,以及德国教育/无价的高等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如果有人跟你提起德国,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学霸们会想到爱因斯坦,马克思,歌德,俾斯麦;

车迷们会想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

乐迷们会想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

吃货们会想到香肠,酸菜,啤酒,大肘子;

球迷们会想到巴拉克,卡恩,克洛泽;

但如果说到德国教育,了解的人或许只是寥寥。

今天的这篇文章,带你走进德国教育,感受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德国教育体制。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德国高等教育的起步要比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晚很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开始崛起,而这次崛起,涉及到一场教育革命,引领这场教育改革的人,就是下面这位杰出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家及政治家——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

威廉∙冯∙洪堡

威廉·冯·洪堡于1767年6月出生于德国城市波兹坦。

18世纪末,洪堡提出以“纯科学为目标”,“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统一”和“教学与科学研究自由”的教育思想,并于1810年创办了柏林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at zu Berlin)。

这一革新的办学理念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当时,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世界知名学府也都纷纷效仿这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随着洪堡教育理念的推进,德国大学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德国大学的教育与学术水平逐渐成为了世界学术水平的权威。洪堡的教育理念一直沿用至今,也有学者将德国的教育体制称作“洪堡教育体系”。

这一教育改革,让德国的科技发展腾飞,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科研水平与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许多高校都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大学可分为综合类大学(Uni),应用科技类大学(FH),双元制大学(Duales Studium)和艺术类高校(Kunsthochschule)。

- 综合类大学:综合类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 应用技术类大学: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具备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变得稀缺,因此应用科技类大学应运而生。毕业生除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非常受企业界的欢迎。

- 双元制大学:双元制大学是德国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双元制一元指大学,一元在企业。大学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需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之后,转而在企业实习。专业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毕业生大部分都可留在实习企业,成为正式员工。

- 艺术类高校:艺术类院校提倡发展艺术个性和创作自由。艺术学院的学生一方面需要研习艺术理论和历史,另一方面更要求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那么,“洪堡教育体系”是如何体现在德国高校的教学中的呢?

曾经有人把中国与德国高校的教学理念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高校教学比作一场打怪的游戏,中国高校的老师则是在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遇到这个怪怎么打,遇到那个怪出什么装备,记好类型,类似公式一样。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自己上战场,用储备好的装备消灭怪兽。而在德国,老师只会告诉你前面有怪,怪大概都是什么样子,你要自己寻找装备,配合老师一起打怪。因为平时已经消灭了不少怪兽,期末的时候除了打怪之外,你还可以再去做几件新的装备。

“洪堡教育体系”重在培养全方位,多元化,高精尖人才。学生在学校不只能够潜心钻研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获取实践技能。通过专业的课程设置,多种类课程类别,跨学科研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洪堡教育体系”到底是如何呈现的。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1. 免费的德国高等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16个联邦州共有429所各类高等院校;其中106所综合类大学,248所应用科技类大学,58所艺术与音乐类院校,以及其他类型高校22所。除120所私立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外,德国所有公立大学都是免费的。除巴符州和北威州的学校会收取外国学生每年2000-3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6-2.2万元/学期)左右的学费外,其他州的所有公立大学对外国学生也实行免费政策。德国高校并非盈利机构,所有教育经费均由州政府承担。也就是说,德国高校可实现完全的“学术独立”。这一政策也保障了学术平等与学术自由。

2. 没有课本,怎么上课 ?!

在德国大学上课是没有课本的,只有教授的PPT和板书。比如老师讲到一个理论,他会把这个理论的起源,发展,衍生以及反驳都讲到了。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因为理论没有对错,理论的存在就是用来发展或推翻的。只有全面了解事物,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没有课本,但是有书单。每节课后老师都会提供的书单,学生在课后可自行寻找相关书籍或篇章阅读。通过学术认知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接纳新知识,具备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

3. 数学考口试?!

是的,标题你没看错。德国高等教育重在“知识传播与运用”的培养,数学等工科类学科的口试作为期末考试类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能用计算器算出的数字,都不需要人为计算,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中国学生能够熟练背出九九乘法表时,德国学生个个瞠目结舌的原因。在德国,考试并不是照本宣科,更不能靠临时抱佛脚的功夫,而是在于真正的知识内化,外展与运用。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其然,也必知其所以然。

4. 经典课程模式—— “习明纳”

“习明纳”是德语Seminar的音译,中文意思为研讨课。从高中开始,“习明纳”便作为教学中最独特,也最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习明纳”的课程模式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就所选课题进行报告、讨论与延展。通常,任课老师只提供相关课题以及可能会用到的书单、资料。整个课程的时间安排、内容设置、展现形式等等都由报告小组全全负责。报告小组会先就课题做学术报告,之后根据课题引导讨论和延展,最后由任课老师给予总结。这一经典的课程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学术探索兴趣,小组准备的过程也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机械专业要辅修经济?

不止是机械专业,经济学或企业经济学是德国大学中所有学生的必修课。除了企业经济学外,针对各个专业,学生还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法律基础常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除了经济与法律的必修课程外,德国高校还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中文等外语课程,并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去国外游学,熟悉语言,并掌握世界学术发展的动态。

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形式,造就了德意志民族的严谨、理性、独立和创造性。“Made in Germany”更是德国精湛工艺的金字招牌,享誉全球。这样“无价”的高等学府,每年吸引了超过四万的中国留学生到此深造。

新冠疫情的爆发,似乎让“出国留学”止步,但申请德国高校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并未因此而减少。有数据显示,2022年选择“英美澳加”的中国学生平均减少了8%,而德国留学的人数增加了19%。德国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之一。

“后疫情时代”下的留学深造,将是探知的新起点。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