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河南高校“书院制”:超越“男女混住”的多元视角豫记
2024-12-22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0:24作者:欧米教育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深入解读河南高校“书院制”:超越“男女混住”的多元视角豫记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书院是一种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教育形式,而现代高等教育则是从西方“引进”的。所谓书院制改革或许会给中国大学带来活力。尤其河南是书院重镇。大学学院改革走向何方?
小鹏| 作者:
西瓜| 布局
学院改革意味着什么?
我们前面在《河南和山东,谁更需要黄河大学》(点击链接阅读)中提到,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着规模不足的问题。我们主张建设更多的大学,首先满足优秀人才的高等教育需求。然而,规模和质量都需要解决。大学要扩大规模,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支撑是教师,教师也必须投入到学生中,不能靠教师来承担项目和课题。
至于所谓的学院制度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本科生导师制度,让学生可以更直接地与导师沟通,导师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指导。外在表现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住在混合宿舍,这在平顶山学院引发了舆论。
这种争议由来已久。去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的学院制度改革也因男女混住而被推到风口浪尖。尽管有“男住下层,女住上层,加强管理”等回应,但仍有不少学生提出质疑。然而,“书院制”改革很可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
河南科技大学学院体制改革成热门话题
今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在高质量教育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积极推行高等学校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飞行员。平顶山学院争议期间,党委办公室一位老师也回应记者称,学校推行“书院制”改革是按照河南省高校推行“书院制”的要求实施的。 ”。
一名学院学生正在学习射箭。来源:河南日报
此前,在河南省书院制教育模式改革现场交流会上,省教育厅主要领导也表示,“书院制是把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与普通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专业教育,实现全人教育。学生管理系统。”
同源河南书院
所谓“全人教育”也可称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为了应对现代高等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的趋势,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变革的能力。事实上,近年来舆论对大学的批评不断。最典型的是北京大学钱立群的“精致利己主义”理论。人们认为大学的精神正在逐渐丧失。
基于此,当代中国大学博雅教育的探索转向自身,即书院的设立。国学大学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其“追溯宋明书院教学精神,借鉴西欧大学”的“导师制”已成为中国顶尖精英院校的立校原则。
说到书院,就不能绕开河南。
内地大学设立书院的情况,来源:软科
我国四大书院的版本有很多,但大多在河南,如商丘的应天书院、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等。这种教育形式始于唐代,盛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时期。是弥补官办教育缺陷的重要补充。也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文人的最高理想,那就是“立心为天下,立生为民”。为历代圣人弘扬绝学,为万物创造太平。”
仅在中原大地,就涌现出许多知名书院和大师。除应天、嵩阳外,北宋还有宜川、洛阳的同文、龙门,偃师的寿阳,上蔡的仙岛,明清的开封有大梁,南阳的诸葛等。
嵩阳书院
书院除了讲义之外,甚至还有祭祀功能。作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友谊。 “程门立雪”大家都知道,杨崔、范仲淹等也可以算是榜样。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启同文学馆。齐同文是个孤儿,一直师从杨童,直至成年。杨通劝齐同文从政时说:“长辈不为官,同士不为官”。
范仲淹后来来到应天书院。虽然他只呆了三年,但他把学校办得很好,树立了榜样。太守颜叔评价他“了不起”。离开书院时,他无比怀念,感慨道:“秋园霜露不忍侵犯,日月飞翔三年。初入金门,应该流泪,因为你挂起朝服,记得那些彩衣。”
范仲淹重视教育,推行“庆礼教育”
书院凭借中国传统的尊重文化、家庭互助的传统,让很多寒门子弟进入官场,支持了北宋文化的又一次复兴。
比如免费学校、志愿学校都是以家庭的名义举办,接受贫困学生就读。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宜川书院都因当地“山长”的声望高而被赐予官田,学生也被称为学费。有了这笔资助,他完成学业后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进入朝廷做官。
后来,摇摇欲坠的晚清将全国书院改制为西式大、中、小学,书院不复存在。胡适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书院的废除,实在是中国的一大不幸。一千年来学者们积极的研究精神,今天将不复存在。
改革需要传承精神
回顾当下,从理论上讲,中国高校继承了传统而朴素的教育公平理念。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即使河南的顶尖大学只有几百个名额,至少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成绩,而英国、美国等非顶尖名校则需要高昂的学费,并与学校的血统相符。
这种程序正义被称为中国社会公平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正因如此,任何高等教育改革都应谨慎进行。河南高等教育学院制度改革不可能化为轰轰烈烈的运动。有学者考证,即使在北宋教育文化最繁荣的河南,书院也仅有11所。
虽然人口基数今非昔比,但与过去以“科举入仕”为主要功利目的的书院相比,教育更加多元化,职业教育甚至比高等教育更重要。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有150多所高等院校在搞书院改革,恐怕只是换个校名来宣传而已。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也许重要的不是书院的名字,而是书院所体现的精神。
胡适曾将书院精神概括为“时代精神、讲经议政、自学研究”。当前,所谓书院精神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栋梁,而是能够培养学生拥有完整的人格和有价值的人生。这就是“十年修树,一百年修人”的最佳理想。
近年来,大学中官僚主义、学生道德败坏等问题频发,与中原古代书院的风格极不相符。当今的大学教育中,道德修养越来越缺乏。从短期历史来看,实践性、功利性的当代大学教育,一定能够为中原的崛起做出贡献。然而,作为一种大学精神,文化特质的形成却并非那么容易。
“再苦,也不能伤害孩子”这句话的背后,除了不断完善硬件之外,更不能让学生遭受精神贫困,这比搬进宿舍困难多了。
参考
[1] 平顶山学院尝试“混合住房”,女生担心安全无法接受。正观新闻. [EB/OL]。 [2021-09-06]。
[2] 周保平.北宋河南书院研究及其繁荣原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05):115-120。
[3]杨步升.范仲淹应天书院造诣及其教育思想评价[J].云梦学术期刊(第2期):25-28。
[4]刘海燕.我国现代大学学院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7(11):47-52+63。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深入解读河南高校“书院制”:超越“男女混住”的多元视角豫记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答: 河南高校的“书院制”是一个比较新的教育模式,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直接区分男女生宿舍。在实施“书院制”后,一些学校确实允许男女学生在同一个宿舍内共同生活。这种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希望通过增加不同性别学生的交流,促进彼此的了解和成长。同时,也会有不同的住宿选择,比如传统的男女分居宿舍等。
70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书院制" 的实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宿舍生活是校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书院制” 通过打破传统性别隔阂,让男女生更加自然地学习、交流和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同时也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9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书院制" 是一个旨在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人文教育模式。它不仅包含住宿环境的变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命品质。 “书院制” 重点在于打造学术氛围浓厚、教学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学业建设的同时也能发展全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书院制” 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组织更多的学术活动、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个体成长为优秀公民,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6 人赞同了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