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欧米教育!

失联17年的独生女曹茜:父母离世后未归,揭示家庭控制矛盾

更新时间:2024-10-19 08:29:10作者:欧米教育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曹肇纲并没有表现得欣喜若狂。

他平静地询问了女儿的现状,然后请记者代为转告“不用她养老”。

从2000年起,曹茜远赴德国再也没回过家;从2003年起,她断绝了和父母的一切联系。

2021年,双双患癌的曹肇纲和老伴刘玉红相继离世。直到临死前,他们心心念念的女儿都没回家看过一眼。

父母曾经砸锅卖铁都要供曹茜出国留学,但她为何21年来都拒绝回国探望父母?

低保老人双双患癌,求助媒体寻找女儿

2020年春,年近七旬的曹肇纲和刘玉红一起住进了大连市旅顺口的一家医院。

丈夫患上了肾癌,妻子患上了乳腺癌。

在住院期间,只有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扶持着,从来没有人看见他们的子女来过。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对夫妇未曾生养孩子。但不知道谁爆出了一个消息,说人家可是有一个正在国外留学的女儿呢。

不明就里的病友们便多嘴问了一句:“老曹,听说你女儿在国外啊?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也不回来看看你们?”

陡然被人戳中了痛处的曹肇纲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含糊道:“她忙,我叫她不要回来的。”

但这个回答显然不足以让别人信服。试想,有几个儿女能放着自己双双患癌的父母不管不顾的?

而曹肇纲和刘玉红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自己的女儿难道是真的忙到没时间回来看他们吗?

不,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他们已经联系不上女儿曹茜了。

从2003年以后,曹肇纲和刘玉红再也没收到过女儿的消息,哪怕一个电话都没接到过。

一开始他们还能骗骗自己,说女儿是忙于学业、忙于工作。但到了后来,他们已经连编造谎言的勇气都没有了。

在没患癌前,这笔钱足够他们维持日常生活开支,但现在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两位患病的老人还有几年时间可活?他们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再见女儿一面。

其实,他们早在多年前就通过多方辗转联系到了中国驻德国汉堡领事馆,从那里得到了曹茜的电话号码。

可这个电话却始终没有拨通过,一开始是无人接听,后来就直接变成了空号。

后来曹肇纲又找到了曹茜的几个大学同学,想从她们那里探听一点消息。

在日复一日的煎熬等待中,曹肇纲和刘玉红已经不再纠结女儿为什么不回家了。

他们只想确定女儿还活着,只想听听她的声音,只想看看她过得好不好。

群里的十多位成员除了记者外,其他的全是在德生活的华人华侨或留学生。

他们还与德国辽宁同乡会取得了联络,大家齐心协力寻找着曹茜留下的蛛丝马迹。

汉堡、柏林、慕尼黑等等城市,只要是曹茜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全都找了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并在6月30日确定了曹茜的所在地。

“她还活着,现在在汉堡一所大学里教书,而且已经成家生子了。”

这是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尤其能够让她的父母得以宽慰。

可当记者第二天把这个好消息告知曹肇纲时,他却沉默了很久,也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高兴。

一旁的刘玉红也只是长舒了一口气,她甚至不敢开口问什么。

最后还是曹肇纲打破了沉默,他仔细地询问了有关女儿的一切,在做什么工作、有没有生孩子。

听到记者的回答后,他觉得女儿应该是过得很好的,既然如此他们也就放心了。

“知道她活着就行了,只要她能自食其力,我们老俩口不指望她养老了。”

这句话从一个父亲的口中说出来是辛酸无比的,曾经的憧憬有多么美好,后来的现实就有多么残酷。

过了一会儿,曹肇纲用乞求的语气询问着记者:“我们没有她的电话号码,给她打了她也不接。”

“你能把我的号码转告给她吗?要是有空的话,能不能让她回个电话来?”

不管过往如何,他们三人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啊。

但事实再一次让大家失望了,躺在病床上的刘玉红至死没能等来这一通电话。

而曹肇纲一边沉浸在丧妻的痛楚中,一边还痛心于女儿的冷漠无情。

病痛缠身的他,最终也带着遗憾离世。

许多人对曹茜的做法都不理解,父母省吃俭用甚至是砸锅卖铁将她培养成才,她为何以这种方式来“回报”父母?

21年里不曾回家过一次,18年来没有打过一通电话。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

这种反常行为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曹茜与父母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跌入谷底的?

备受宠爱的乖乖女,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1979年曹茜的到来,给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欢乐。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曹肇纲与刘玉红属于晚婚晚育那一类人。晚婚是因为家里穷,而晚育则是因为刘玉红的身体不好。

夫妻俩在年近三十的时候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般宠爱。

一家三口住在旅顺口曹家地村,虽然家境贫寒但却一直其乐融融。

而曹肇纲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他和妻子都一门心思地想把女儿培养成才。

为此,农村出身的曹茜从来没有上过山、下过地、干过农活,因为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

家里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摆脱农民的命运。

而曹茜也不负众望,从小学开始就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每年在期末考试后都会带着奖状回家。

老师的称赞、邻里的羡慕,都让曹肇纲和刘玉红在村子里挺直了腰杆儿。

与此同时,曹茜也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除了不让父母在学习上操心外,她还总是对父母嘘寒问暖。

村里人都很喜欢这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经常向曹肇纲夫妇夸赞道:“要说起村里的孩子呀,属你家茜茜最有出息,你们以后可有后福喽!”

但邻居说的这句话只应验了前半句,后半句却与现实背道而驰。

曾经受尽众人艳羡的曹肇纲和刘玉红,后来却成了村子里的“笑柄”。

而说起和女儿之间的隔阂,或许正是从她小时候就埋下了导火索。

有得必有失,在学习成绩遥遥领先的同时,曹茜也失去了很多童年的乐趣。

一开始,她经常趴在窗户上看着其他小伙伴在外面肆意玩闹,她也问过父母,自己能不能出去一起玩?

不过这种请求十有八九是不会被同意的,父母总是一脸慈爱地告诉她:“外面没什么好玩的,等长大了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渐渐地,她就习惯了一个人的独处,习惯了整天与书本为伴。

曹肇纲和刘玉红对这样的转变很是高兴,在他们看来,女孩子就应该这样文文静静的。

但真实的曹茜并不是这样的。

在她背上“不孝女”这个名头被众人唾骂时,曾经的大学同学向媒体形容了她眼中的曹茜。

“不熟悉的时候觉得她很高冷,但实际上她是一个很热情的女孩子。非常浪漫、非常独立,渴望自由。”

渴望自由的曹茜应该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但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她被迫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

正是由于小时候这段压抑的经历,使她在成年后选择了叛逆。

高考填志愿,就是她反抗父母的第一步。

在“爱”的名义下,她被迫再次妥协

1998年,曹茜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高考。按照她的分数,好的一本大学可以随便选。

所以,此时的她正憧憬着以后的大学时光,她想填报南方的大学。

一是为了开拓自己的眼界,二是为了远离父母。

因为高考结束后她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已经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了。

不过父母明显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意向中的大学就在辽宁省省内,离家近他们才放心。

所以当看到曹茜的志愿填报单时,曹肇纲直接给了女儿一耳光。

从小到大都没说过一句重话的他,却在此时抬手打了女儿,足以看出他当时有多么生气恼怒。

而刘玉红不仅没劝阻丈夫,反而摆出了默许的态度。这在曹茜看来,无异于是一种“专制独裁”式的压迫。

“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去干什么?人生地不熟的,翅膀硬了是吗?赶紧给我改回来!”

在父亲的厉声呵斥下,曹茜忍着泪水没说一句话。在第三志愿的填报上,她选择了辽宁师范大学。

但她的心里还存在一丝希冀,万一前两个志愿能够录取上呢?那还是有机会离开父母的。

等生米煮成熟饭,他们就没能力改变什么了。

可在阴差阳错下,曹茜的前两个志愿全都落榜了。兜兜转转,她还是被辽宁师范大学所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母笑得很开心,而她哭得很伤心,怨恨、失望、不解等情绪一涌而上。

曹茜不明白,为什么她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为什么她的每一个选择父母都要干涉。

但关于女儿的这些小情绪,曹肇纲和刘玉红并没有察觉,他们也不在意。

“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你跑那么远去让我们怎么放心?再说了,以后留在辽宁成家立业也方便啊!”

在“爱”的名义下,曹茜背起行囊走进了辽宁师范大学,父母给她选的专业是教育技术学。

对于这个专业,她只能说不喜欢也不讨厌。既然无力改变什么,曹茜就开始放纵自己。

逃课、逃学、泡酒吧等等,这些在父母看来“十恶不赦”的事情,她全都尝试了一遍。

尝试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上的一落千丈,期末考试挂了好几门课。

而远在农村的父母还被蒙在鼓里,为了给曹茜凑学费和生活费,他们已经耗尽了所有精力。

而当女儿从学校放假回家后,他们等来的就是她考试挂科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夫妇俩措手不及,这样丢脸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呢?

万般震惊下,曹肇纲和刘玉红又开始了老一套的说教,希望女儿能像以前一样埋头苦学。

可此时的曹茜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乖乖女了,她直接打断了父母的说教。

“你们懂什么?你们知道这个专业有多无聊吗?你们只知道一味地要求我。”

但其实并不是曹茜学不进去,而是她不想学,她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去报复父母当初的粗暴干涉。

生平第一次被女儿回怼的夫妇俩愣住了,直到此时他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女儿已经长大了。

她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她的未来不再需要别人给她规划。

可早就习惯了“包办模式”的曹肇纲和刘玉红一时还转不过弯来,他们接受不了女儿的这种转变。

双方闹得很不愉快,曹茜也开始学会了和父母冷战。直到再次开学前,她都没有给过父母什么好脸色。

而看着曹茜渐行渐远的身影,夫妇俩突然觉得自己已经不了解这个女儿了。

在“报复”完父母后,曹茜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爽。不过她也明白,自己不能一直这么堕落下去。

于是她重新拾起了课本,做回了以前的那个好学生,而天资聪颖的她也很快就迎头赶上。

对于这一点,同寝室的室友颇有感触:“曹茜真的很聪明,而且很有语言天赋,她还经常给我们普及各种知识。”

大二下学期,曹茜偶然得知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有一个去德国留学的名额。

借口留学逃离父母,斩断联系一去不回

这个名额,再次激起了曹茜的逆反心理,也让她看到了远离父母的希望。

按照自己的成绩,拿下这个名额应该不成问题。父母大概也不会反对,因为出国留学这种事说出去脸上有光。

唯一棘手的问题,可能就是学费了。

因为曹肇纲和妻子一直省吃俭用才得以供女儿上大学,他们肯定拿不出出国留学的这笔费用。

可这是曹茜唯一的机会了,如果不能去德国,那她以后的人生还会继续被父母所支配。

所以当拿到名额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

“……我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个名额的,如果能去国外留学,以后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大概需要七万块钱,你们想想办法帮我凑一凑吧。”

看到女儿重新好好学习了,老俩口当然是高兴的,出国留学他们也不反对。

但这七万元的学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几亩薄田、几份零工,刨去曹茜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积蓄。

“茜茜,非去不可吗?这么多钱,爸爸妈妈实在是没办法……”

“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难道你们不希望我有大出息吗?”

面对曹茜的质问,夫妇俩嗫嚅着说不出话来。最终,他们还是决定送女儿出国留学。

砸锅卖铁、东拼西凑都不要紧,只要女儿能有出息。

2000年8月,曹茜带着来之不易的七万元登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

临走前,她最后看了一眼逐渐老去的父母和家徒四壁的老屋。

这一去,她不会再回来了,而曹肇纲和刘玉红却还在等着女儿学成归国的那一天。

从2000年到2003年,曹茜给父母打过五次电话。基本上每次都是管父母要钱,因为那七万元她已经用光了。

到达德国后,她需要先学习两年德语和一年预科。在异国他乡,她独自一人生活得很艰难。

而出发前的种种幻想也都被现实所戳破,高昂的生活成本、找不到的兼职工作,让她一次一次向父母伸手要钱。

这也引起了曹肇纲的不满,只有在缺钱的时候,曹茜才会想着往家里打个电话。

可他们又到哪里去筹钱呢?最后还是得向亲戚朋友开口,几十年的老脸都丢尽了。

2003年8月,曹茜打来了最后一次电话,大概意思还是要钱。

这次,曹肇纲终于忍不住发了火:“要么不联系,一联系就是要钱,平时你都是死人吗?”

听了这话,电话那头的曹茜果断挂了电话。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和父母联系过。

刘玉红也忍不住斥责丈夫:“骂她干什么?好不容易才打一次电话,难道要让她在外面饿死冻死吗?”

她一边说一边哭,而此时的曹肇纲也正为刚才的那些重话后悔不已。

于是,他们天天坐在电话机旁守着,想等女儿下次打电话来再向她道歉。

可是没有下次了,曹茜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没有任何人联系得上她。

在三年时间里,夫妇俩给女儿汇去了三万多元,而他们收到的只有五通电话和两张明信片。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他们有时还会胡思乱想:女儿该不会是出事了吧?

但下一秒,他们又会马上否定这种不吉利的想法。

为了找到曹茜,曹肇纲什么办法都想过。他甚至联系上了中国驻德国汉堡领事馆,可惜最后仍旧无济于事,

而夫妇俩也逐渐想明白了,女儿这是恨上他们了,不愿意再回来了。

饭桌上那双多出来的筷子永远等不来它的主人,就像他们永远等不来自己的女儿一样。

垂垂老矣的二人只能靠着微薄的低保金度日,曾经让众人艳羡的他们,现在只不过是两个孤寡老人。

“看看,读那么书有什么用?连自己的爹妈都不管了,真是狼心狗肺。”

2020年,曹肇纲和刘玉红被相继诊断出了癌症。望着那一纸诊断书,他们只想在垂死之际得到女儿的一点消息。

后来的曹茜过得很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她拿到了父亲的电话号码,却始终没有联系过父母。

她以这种决绝的方式斩断了和父母之间的一切过往,实现了远离他们的心愿。

但不知,她的心里有没有过一丝丝的愧疚与后悔。

后记

其实,曹茜在2004年的8月份曾经回过中国,她在上海停留了12天。

但她没有联系父母,更没有回家去看一看。在她的心里,大概已经把亲生父母归类为陌生人了。

她怨恨父母的控制欲,怨恨他们强迫自己、怨恨他们不理解自己,所以才选择了远离。

不过,曹肇纲和刘玉红的教育方式或许是有所偏颇,可他们已经尽己所能地给了女儿最好的未来。

曹茜的怨恨可以理解,但她对患癌父母的不管不问着实让人心寒。

父母劳心劳力大半辈子,最后却只换来了这么一个凄凉的结局,这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父母和子女也是需要双向奔赴的,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桥梁,而逃避只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

用户评论

赋流云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会选择完全消失这么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也许对家庭的期望和压力的感受让她产生了极端的反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这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17年时光转瞬即逝,父母的爱依然如火,却换来了女儿的无视。控制欲太强真的会伤害别人,但也希望曹茜能明白父母的爱是纯真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留学经历确实不容易,可能遇到了一些让她无法承受的困难。无论怎样,希望她可以带着思念回到家看看,毕竟亲情是温暖的港湾。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这故事让我想到身边的朋友,他们对家庭和未来的规划都充满了迷茫和担忧。希望曹茜能找到生活的方向,重新回溯自己的路途,明白父母的爱就是无私的支撑力和陪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17年这么长的时间啊!也许她早就已经释怀了家庭与亲情的束缚,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父母也应该给足他们自由的空间。如果我们过分的控制欲会让他们感到窒息,最终选择隔绝一切。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这样的故事确实让人痛心,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理解和包容。曹茜的成长环境也许充满了压力和束缚,让她无法承受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情绪。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希望这只是一个误会,或许曹茜只是遇到了人生的坎坷,暂时需要时间冷静和思考。我相信她内心深处依然关爱家人,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读完这条新闻,我的内心充满了悲凉和唏嘘。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珍贵,然而有时,这份珍贵却被忽视、错失甚至扭曲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家庭关系的确复杂敏感,父母有时候在爱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强烈的控制欲,而这样的行为却会让孩子产生反叛的情绪和心理疏离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17年是很漫长的时间,也许曹茜早已忘记了这个过去的家族联系。希望她能放下过往,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感受亲情带来的温暖和归属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控制欲太强确实会伤害孩子,这听起来像是一段悲剧,让人非常遗憾。我希望曹茜能够找到回家的勇气,重建与家人之间的桥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故事很催泪啊,这种家庭矛盾实在令人心痛。愿孩子们都能在爱的包容下成长,父母也该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判这种复杂的感情关系,但17年的消失确实让人难以置信。或许她内心充满了对过去家族经历的恐惧和抗拒?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琴断朱弦

这故事让我不得不反思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控制欲的确是需要克制和放下的,我们要相信孩子的独立性与选择力,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去成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自凉丶

如果你是曹茜的父母,你会怎么做呢?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意,在爱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这样的新闻让我深思,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真诚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